Search

『除了產品創新乏力,海底撈還面臨服務質量方面的挑戰。
最近,中國《南方都市報》《新京報》等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『除了產品創新乏力,海底撈還面臨服務質量方面的挑戰。
最近,中國《南方都市報》《新京報》等多家媒體就報導,某消費者在淄博萬像匯海底撈就餐時,前面排了 217 桌,但在付費 40 元後,等餐桌數立即變為了 1 桌;隨後,多名消費者在海底撈其他門市也證實了這一情況。

這已經是海底撈今年第 3 次因為負面消中息登上微博熱搜。第一次是今年 3 月,海底撈菜品漲價事件;第二次是今年 7 月,消費者在海底撈的烏雞捲中吃出硬質塑料片,隨后海底撈又登上了杭州市監局的“抽檢黑榜”——筷子被檢查出大腸菌群。

此外,海底撈的“過度服務”也引起了不少消費者的不適。海底撈推出的“請勿打擾”服務(服務員僅上菜和撤空盤),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。
...
為了應對激烈競爭的市場,海底撈一改“服務至上”的策略,轉而用低價切入市場,比如撈派有麵兒門市中最高人民幣 7.99 元一碗麵、 2.99 元一碗特價涼麵,十八汆(北京)、秦小賢(北京)在大眾點評上的客單價僅為 15 ~ 25 元人民幣/人,而北京其他粉面品牌人均消費約在 30 元人民幣左右。

理論上說,這些內部孵化品牌都具備大品牌、低價格、受眾廣的特徵,競爭力值得期待。但現實是,按照生活服務平台美團( 03690-HK )上搜尋的結果來看,目前十八汆、撈派有麵兒、飯飯林、秦小賢、佰麩私房面分別開業 1 家門市,其業績也未在財報中單獨提及。』

海底撈以精緻服務博得美名,但用低價且不同品牌切入並無法把其品牌特色延續至其他品項,看來頗有虎頭蛇尾之勢,追高的投資人何時會正視這些本質上的鉅變而清醒呢?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